熱門關(guān)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guān)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偏方大全 > 中醫(yī)保健偏方

萸黃連與黃連有什么區(qū)別?

時間:2023-08-08 16:19:10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dzczkj.com.cn
答:

黃連黃連經(jīng)吳茱萸炙后的炮制品,二者在性狀、功效、化學成分、藥理作用上均有區(qū)別。

黃連與黃連在性狀上的區(qū)別

黃連片為不規(guī)則的薄片或碎塊,周邊黯黃色,粗糙,富有殘存細小須根,片面黃色[1]。質(zhì)堅硬,氣微,味極苦[1]。

萸黃連色澤黯黃色,味苦,略帶吳萸的辛辣味[1]

萸黃連與黃連在功效上的區(qū)別

黃連具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能,用于濕熱痞滿,嘔吐,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1]。如治熱毒壅盛、高熱煩躁及癰疽疔瘡的黃連解毒湯(《外科正宗》);治氣血兩燔的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治熱痢泄瀉的白頭翁湯(《傷寒論》)[1]。

吳萸制黃連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黃連寒而不滯,以清氣分濕熱,散肝膽郁火為主[1]。如治積滯內(nèi)阻,胸膈痞悶,脅肋脹滿或下痢膿血的大香連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1]。

萸黃連與黃連在化學成分上的區(qū)別

黃連中含有小檗堿,黃連堿,掌葉防己堿,藥根堿,甲基黃連堿,木蘭花堿等[1]。

實驗表明,黃連切制時,宜在水溫較低時進行,并盡量減少在水中的浸潤時間,否則損失藥效[1]。目前實際應(yīng)用中,黃連多在用時搗碎,以避免在切制過程中成分的流失[1]

黃連經(jīng)酒、姜汁、吳茱萸汁炮制后,主要化學成分小檗堿、巴馬汀、藥根堿含量均無明顯變化[1]。但也有報道證明,隨著炮制溫度升高,黃連中小檗堿含量有所降低,但炮制又可提高小檗堿在水中的溶出率[1]。生黃連中小檗堿的溶出率為58.17%,酒、姜汁、吳茱萸炮制后溶出率約為85%,說明炮制對小檗堿在煎液中的溶出率有促進作用[1]。但也有報道與上述結(jié)論不同,認為萸黃連水煎液中總生物堿含量比生黃連水煎液降低8.68%,小檗堿降低19.35%,巴馬汀降低3.45%,認為這與吳茱萸汁制后降低黃連寒性的傳統(tǒng)認識相一致;黃連用不同方法炮制后,小檗堿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黃連炭最為顯著;但黃連拌酒晾干后,鹽酸小檗堿含量比其他加熱酒制法炮制品及生品含量增高;黃連以不同用量的白酒、黃酒炙炒后,對黃連鹽酸小檗堿含量影響不大,但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卻明顯高于生品;微量元素Mn、Ca、Zn煎出率酒炙品也明顯高于生品[1]。因此推論炮制加酒量和加熱溫度對黃連中生物堿含量及溶出率均有影響[1]

黃連在加熱過程中,可生成一種紅色小檗堿型生物堿——小檗紅堿[1]。生藥加熱到130℃、1小時,或180℃、20分鐘時開始生成,其含量隨加熱溫度的升高和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同時小檗堿相應(yīng)減少[1]。加熱也能使掌葉防己堿、藥根堿等發(fā)生結(jié)構(gòu)變化[1]。提示要注意研究黃連加熱與質(zhì)量變化的關(guān)系[1]。

萸黃連與黃連在藥理作用上的區(qū)別

研究表明,小檗堿對多種革蘭陽性和陰性菌有抑制作用,有解熱、抗炎、抗?jié)?、利膽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降低血糖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對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有保護作用[1]。黃連經(jīng)酒、姜汁、吳茱萸汁炮制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且均出現(xiàn)了炮制前未有的對綠膿桿菌的抑制作用[1]。

關(guān)于黃連

黃連為中藥名,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連Coptis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以上三種分別習稱“味連”、“雅連”、“云連”。味連多集聚成簇,常彎曲,形如雞爪,單枝根莖長3~6cm,直徑0.3~0.8cm;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不規(guī)則結(jié)節(jié)狀隆起、須根及須根殘基,有的節(jié)間表面平滑如莖稈,習稱“過橋”;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余的莖或葉柄;質(zhì)硬,斷面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氣微,味極苦。雅連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長4~8cm,直徑0.5~1cm;“過橋”較長;頂端有少許殘莖。云連彎曲呈鉤狀,多為單枝,較細小。黃連片為不規(guī)則的薄片或碎塊,周邊黯黃色,粗糙,富有殘存細小須根,片面黃色,質(zhì)堅硬,氣微,味極苦[1]。酒黃連色澤較生片加深,味苦,略帶酒氣[1]姜黃連表面棕黃色,味苦,略帶姜的辛辣味[1]。萸黃連色澤黯黃色,味苦,略帶吳萸的辛辣味[1]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心悸不寧,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療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jié),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查看評論

標簽:

相關(guān)閱讀:

    無相關(guān)信息

評論:萸黃連與黃連有什么區(qū)別?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dzczk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