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健康新聞 > 生活小常識

12.13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范文5篇

時間:2022-08-02 18:05:33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dzczkj.com.cn

12月13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設立“南京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后的第一個國家公祭日。下面是范文模板網(wǎng)給大家整理的12.13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僅供參閱!

2.13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范文5篇

12.13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1】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與此同時,全國多地也同步舉行悼念活動。記憶從未褪色、歷史仍有回響,這些紀念活動提醒人們,不忘對歷史的記憶,才能更好地砥礪前行。

國之強盛,家之富足,社會之安寧,未必要源于山之高,河之大,疆域之遼闊。天時地利總有滄海桑田的變遷,總有白云蒼狗的轉換,而唯有一顆堅強的心,維系著歷史的巨輪向著下一個歷史的碼頭前進。誰站在船頭,向著歷史的深處回望初心與始終,面對傷痕時的內心有多沉重,未來就有多光明,前程就有多遠大,歷史的豐碑就有多厚重。

所以,在國家公祭日之際,我們不必親身經(jīng)歷,卻應感同身受。凡有良知者,必要以柔軟的內心,包裹著滄桑的歷史,對歷史喊話,對未來祈福。

我們在歷史深處挖掘沉痛過往,帝國主義的鐵蹄似乎還在踢踩踐踏,侵略者的刺刀似乎還在錚錚作響,我們唯有撫摸傷痛,讓它結痂,化作堅韌鎧甲;收撿斷壁殘垣,重鑄民族信仰,像銹跡斑斑沉睡于地下幾千年之久的青銅戈矛,越磨礪,越光芒。

居安思危,忘戰(zhàn)必危,公祭日回顧歷史、反思歷史,不是要挑起敵對情緒,而是要我們都豎起警覺的耳朵,聽,今天的世界

在平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變化,地區(qū)之復雜,有時候遠超我們的想象。你一定不會漠視我們的歷史長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頹頓的片段;一定不會遺忘我們的民族艱苦摸索中那些創(chuàng)痛而未絕望的細節(jié);更不會錯過我們的國家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中高歌猛進的時代大潮。每一個人都應該是弄潮兒,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黨和國家領導人就站在巍巍巨輪之上,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不忘記憶,離不開歷史的載體。設立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以國家名義對歷史的記憶;各種各樣的紀念碑、歷史遺跡,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記憶,都是在告訴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復興的中國人民,不能、不會更不應淡忘那些曾經(jīng)沉痛的記憶。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祖國,每一個人都應牢記神圣職責,砥礪前行,這便是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最好的紀念。

12.13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2】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中國的國家公祭日是12月13日。從今年起,每年12月13日,我國將舉行國家公祭活動。

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草案和關于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草案,確定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設立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值此日本右翼勢力不斷抬頭、安倍政權的仇華傾向日益顯著之際,由全國人大以立法形式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正當其時。

自安倍政權上臺后,圍繞釣魚島主權問題展開的中日爭執(zhí)不斷升級,從而導致中日關系急轉直下。安倍政權將中國視為“假想敵”,發(fā)表了一系列“中國威脅論”,在外交、軍事等各方面展開攻勢,大幅度增加防務費用,并且發(fā)表一系列否認日本侵略歷史的言論,說什么“關于侵略的定義,不管是學術界還是國際上都尚無定論”。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認南京大屠殺。日本廣播協(xié)會(NHK)經(jīng)營委員百田尚樹今年2月3日在東京街頭的公開演講中聲稱,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殺,一時間,各種各樣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甚囂塵上。

每當從日本傳來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時,我國外交部都會及時予以回應,但對方往往不予理會;近幾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會集中在大屠殺遇難者紀念碑前舉行公祭,但因為是地方性紀念行為,其影響尚不能跨越國界?,F(xiàn)在,全國人大將12月13日這天法定為國家公祭日,到時,國家領導人將與全國各地民眾一道公祭死難者,告訴全世界,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死難同胞,同時正告日本當局,企圖借否認侵略歷史為軍國主義招魂的伎倆注定落空,其影響必將波及國內外。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堪比世界各地設立的二戰(zhàn)紀念日和公祭日,包括聯(lián)合國2005年確定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德國的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俄羅斯的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以色列的大屠殺紀念日,美國的珍珠港事件紀念日等,這些紀念日的最大價值就是讓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后人不忘歷史,敬畏生命,珍視和平。

我們早該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了,這不僅是為了回擊日本當局的需要,也是為了教育本國公民的需要。由于某種原因,自1949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南京大屠殺”這個歷史名詞極少被各方面提起,說起南京和大屠殺,只知道雨花臺,不知有南京大屠殺。及至1982年,在日本篡改教科書的刺激下,中國學者才想到“要對南京大屠殺進行研究”。然后,才有1985年建成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該館館長朱成山曾感慨:“沒有日本否定歷史,還沒有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國人常以“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的名言告誡自己,要正視歷史,但如果我們自身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又怎能理直氣壯地斥責別人健忘或有意抹殺歷史呢?

現(xiàn)在,中國終于有了第一個國家公祭日,其設立不僅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永遠記得30多萬死難同胞,也表明我們沖破了觀念的束縛,具有了還原抗戰(zhàn)歷史真相的勇氣和胸懷,彰顯了前所未有的開明、大度和自信。

12.13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3】

今天是20__年12月13日,也是第7個國家公祭日。設立國家公祭日,讓遠去的硝煙重新浮現(xiàn),讓人民遭受的苦難再度重溫,舉國公祭,為的是在不斷堅守和平發(fā)展、向往和平的同時,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們對和平的祈愿,許愿墻上的種.種心聲表達得淋漓盡致,對于過去我們不是抓住不放,是想在歷史的慘痛經(jīng)歷中不斷珍惜現(xiàn)在的和平,懂得珍惜,并對過往的屈辱和苦難時刻警惕,不斷砥礪人性道義,審時度勢,銘記歷史、牢記使命,用濃濃的愛國情去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入侵南京,進行了40多天毫無人性的大屠殺,共殘害了30多萬生靈,每一個華夏兒女都無法將這一天這一天承從記憶中抹去,這一天滿是屈辱和苦難,時刻提醒著我們肩上的的責任、心中的使命。

那么當歷史翻過這一頁,留給中華兒女的是遠去的黑暗和光明的未來,如今的中國,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每一位國人都應該以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中華民族像羔羊般任人宰割的時代已經(jīng)遠去,中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有能力保證人民過上和平生活的偉大國家。

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們無怨無悔,甘心奉獻個人的青春鑄就強國強軍的偉大事業(yè),這種精神,是愛國的、是理性的、更是值得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的。我們要把這種愛國精神落到行動上,時刻牢記時代使命,在奮斗前進的路上永不停歇。把國家、民族放在人個的前面,努力為國家各項事業(yè)發(fā)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奮力開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未來。

12.13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4】

“1937.12.13”,刻骨銘心的日期以血淚書寫,記載一個民族最深重的苦難,標注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300000”,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用白骨堆起,見證侵略者滅絕人性的暴行,成為中國人民心中難以撫平的傷痛。

歷史之痛,不因時光沖刷而從記憶中消逝。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13億人民的共同哀思,用舉國同祭的莊嚴儀式,緬懷在屠殺中不幸遇難的30萬同胞。這是對生命尊嚴的隆重祭奠,也是對人類正義的鄭重宣示。今天,我們在和平的陽光下,以國之名向昨天的苦難和明天的夢想立下錚錚誓言:生,則永志不忘。

歷史之殤,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基因。近代以來,在中國人民遭遇的苦難中,南京大屠殺以持續(xù)時間之長、殺戮人數(shù)之多、動用手段之殘忍震驚世界。正是這令人發(fā)指、罄竹難書的暴行,激起中國人民誓死不做亡國奴的“最后的吼聲”:死,則撼天動地。

生死之間,蘊含歷史的深刻啟示。77載光陰流轉,隱不去南京城中哀鴻遍地的慘痛,蕩不盡浩浩長江鮮紅的血痕。當貧弱的國家無力保護自己的人民,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槍口前,最為寶貴神圣的生命或是痛苦的死或是屈辱的生,成為1937年寒冬南京百姓無可逃脫的命運,也成為“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抗爭。這存亡之際最為痛楚的覺醒,激發(fā)出中華民族向死而生、血戰(zhàn)到底的偉大力量,開啟了從沉淪到覺醒的歷史轉折,在血與火的頑強抗爭中鑄就了走向民族復興的歷史輝煌。

回顧人類歷史上的共同災難,“不是我們‘愿意’記住什么,而是我們‘有道德責任’記住什么”。30萬死難者,不是一個冰冷無情的數(shù)字,而是一個個有名字、有家庭、有夢想的鮮活生命,而這一切美好都在屠殺中瞬間隕滅。這是逝者之哀、國家之痛,更是人類之劫、文明之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二戰(zhàn)期間慘遭法西斯屠殺的人們一起,理應被全人類永遠銘記。正是他們的死難,讓世人認清了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反人類的罪惡本質,看到了侵略戰(zhàn)爭帶給受害國的巨大災難。唯有時刻牢記歷史,我們才能從歷史中獲得鏡鑒和指引,更加堅定地攜起手來共同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

“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贝┰绞澜绱髴?zhàn)的硝煙,跨過新世紀的門檻,和平與發(fā)展已成世界浩蕩潮流。然而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捍衛(wèi)真相就是捍衛(wèi)正義。搜集并珍藏這些沉甸甸的歷史記憶,是對30萬遇難同胞的深情告慰,亦是對妄圖否認暴行、褻瀆歷史者的嚴正警告。

好戰(zhàn)者必亡,自強者自立。在實現(xiàn)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的風雨歷程中,中華民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犧牲,經(jīng)受了難以想象的災難傷痛,終以百折不撓的意志、堅持不懈的奮斗贏得民族的尊嚴與榮光。撫今追昔,默哀致敬,歷史的創(chuàng)傷仍在隱隱作痛,提醒我們曾經(jīng)飽受的深重苦難;放眼神州,滄桑巨變,激勵我們更加堅定地邁向奮斗目標。中國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已經(jīng)并將繼續(xù)在13億多人民的砥礪奮進中深刻改變。

12.13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5】

今天我們去參觀了一個地點,就是南京_紀念館,一個有著特別紀念意義的地方。78年前的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后,在長達六周的時間內,大肆_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鐵的平民百姓,遇難者達30萬人。

這場震驚中外的_,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時至今日,日本卻連一個正經(jīng)的“對不起”都沒有。相反,日本首相和一些_多次參拜供奉著戰(zhàn)犯的靖國神社;面對大量無可辯駁的物證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卻一再歪曲和否認歷史,還一再修改歷史教科書,否認侵略,否認南京_,甚至稱南京_是“偽造的謊言”。

南京_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開放,用鐵一般的事實,揭露了當年侵華日軍的侵略罪行,將塵封的沉默和真實寫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其目的就是要告訴人們,永遠不能忘記民族的苦難,不能忘記我們今天的和平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同時也呼吁日本人民,以此開啟被日本右翼勢力長久封塵的記憶,坦誠面對那段歷史,不要忘記和自覺接受那段歷史的教訓。然而,據(jù)稱今天的日本教科書,很少有把日本的這段真實歷史教給他們的下一代。這種異乎尋常的頑固與反動令國家人民感到憤怒和難以理喻。

一個優(yōu)秀的民族,必定是一個尊重歷史、牢記歷史的民族。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們的國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國人,包括海外的炎黃子孫,要有憂患意識和自強精神。我們紀念歷史,并不是為了_倒算,是為了避免“南京_”式的悲劇不再重演。是為了正告那些已經(jīng)、正在或者妄圖對中華民族施加罪孽、圖謀不軌的國家和民族:團結、堅強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zhàn)勝的。我們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們都有一個家,這個家沒有任何人可以膽敢再次侵犯,這個家的名字就叫——中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應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訓,堅持不懈的奮發(fā)努力,讓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讓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勢力對我們望而生畏,讓我們成為捍衛(wèi)世界和平的堅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們倡導和平、友愛。但中國和日本之間的較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的較量,在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領域,都非常激烈。讓我們記住,30萬同胞慘遭日軍_;讓我們記住,八年抗戰(zhàn),有3500萬中_民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們唯有時刻睜大警惕的眼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和高度的民族自愛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覺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努力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愿我們的生活能永遠祥和、美滿、幸福,愿我們能永遠遠離災難與不幸。

12.13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范文相關文章:

★ 12.13國家公祭日演講稿范文五篇

★ 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演講稿范文2020最新五篇

★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精彩演講稿范文5篇

★ 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中小學生心得體會五篇

★ 12.13國家公祭日寄語致辭范文五篇

★ 國家公祭日活動心得體會范文五篇

★ 2020.12.13國家公祭日個人致辭寄語五篇

★ 1213國家公祭日演講稿范文最新五篇

★ 2020國家公祭日演講稿優(yōu)秀范文五篇

★ 勿忘國恥2020年國家公祭日演講稿優(yōu)秀范文五篇

查看評論

標簽: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評論:12.13國家公祭日心得體會范文5篇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dzczk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