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guān)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guān)元穴 風(fēng)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dāng)前的位置:首頁 > 中醫(yī)藥酒 > 壯陽藥酒配方

柴胡

時(shí)間:2022-08-27 13:00:54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dzczkj.com.cn

清虛熱中藥,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jīng)不調(diào)。柴胡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tài)多有記述?!侗静輬D經(jīng)》載:“(柴胡)今關(guān)、陜、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qiáng)。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dú)窠長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圖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圖,以及《本草綱目》的竹葉柴胡圖,《救荒本草》的柴胡圖,均為柴胡屬植物。
基本信息
t01eb953b63959563b5.jpg


    中文名

    柴胡

    學(xué)名

    Bupleurum chinense

    別稱

    地熏、茈胡、山菜

    二名法

    Bupleurum chinense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傘形目

    科

    傘形科

    分布區(qū)域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亞熱帶地區(qū)

擴(kuò)展閱讀
本草綱目-茈胡
更多>>

「釋名」
地熏(《本經(jīng)》)、蕓蒿(《別錄》)、山菜(《吳普》)、茹草(《吳普》)。
恭曰∶茈,是古柴字?!渡狭仲x》云茈姜,及《爾雅》云茈草,并作此茈字。此草根紫 色,今太常用茈胡是也。又以木代系,相承呼為柴胡。且檢諸本草無名此者。
時(shí)珍曰∶茈字,有柴、紫二音。茈姜、茈草之茈,皆音紫;茈胡之茈,音柴。茈胡生山 中,嫩則可茹,老則采而為柴,故苗有蕓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蘇恭之說殊 欠明。古本張仲景《傷寒論》,

「集解」
《別錄》曰∶茈胡,葉名蕓蒿,辛香可食。生弘農(nóng)川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 根,曝干。弘景曰∶今出近道,狀如前胡而強(qiáng)?!恫┪镏尽吩啤檬|蒿葉似邪蒿,春秋有白 , 長四、五,香美可食,長安及河內(nèi)并有之。恭曰∶傷寒大小柴胡湯,為痰氣之要。若以蕓 蒿根為之,大謬矣。頌曰∶今關(guān)陜、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 青紫堅(jiān)硬,微有細(xì)線。葉似竹葉而稍緊小,亦有似斜蒿者,亦有似麥門冬葉而短者。七月開 黃花。根淡赤色,似前胡而強(qiáng)。生丹州者結(jié)青子,與他處者不類。其根似蘆頭,有赤毛如鼠 尾,獨(dú)窠長者好。 曰∶茈胡,出在平州平縣,即今銀州銀縣也。西畔生處,多有白鶴、綠 鶴于此飛翔,是茈胡香直上云間,若有過往聞?wù)撸詺馑?。承曰∶柴胡以銀、夏者最良, 根如鼠尾,長一、二尺,香味甚佳。今《圖經(jīng)》所載,俗不識(shí)其真,市人以同、華者代之。
然亦勝于他處者,蓋銀、夏地方多沙,同、華亦沙苑所出也。機(jī)曰∶解散用北柴胡,虛熱用 海陽軟柴胡為良。時(shí)珍曰∶銀州,即今延安府神木縣,五原城是其廢跡。所產(chǎn)柴胡長尺余而 微白且軟,不易得也。北地所產(chǎn)者,亦如前胡而軟,今人謂之北柴胡是也,入藥亦良。南土 所產(chǎn)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強(qiáng)硬不堪使用。其苗有如韭葉者、竹葉者,以竹葉者為勝。
其如邪蒿者最下也。按∶《夏小正月令》云∶仲春蕓始生。《倉頡解詁》云∶蕓,蒿也。似 邪蒿,可食。亦柴胡之類,入藥不甚良,故蘇恭以為非柴胡云。近時(shí)有一種,根似桔梗、沙 參,白色而大,市人以偽充銀柴胡,殊無氣味,不可不辨。



「修治」
曰∶凡采得銀州柴胡,去須及頭,用銀刀削去赤薄皮少許,以粗布拭凈 ,銼用。勿令犯火,立便無效也。

「氣味」
苦,平,無毒?!秳e錄》曰∶微寒。普曰∶神農(nóng)、岐伯、雷公∶苦,無毒。大 明曰∶甘。元素曰∶氣味俱輕,陽也,升也,少陽經(jīng)藥,引胃氣上升??嗪园l(fā)散表熱。杲 曰∶升也,陰中之陽,手足少陽、厥陰四經(jīng)引經(jīng)藥也。在臟主血,在經(jīng)主氣。欲上升,則用 根,以酒浸;欲中及下降,則用梢。之才曰∶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時(shí)珍曰∶ 行手、足少陽,以黃芩為佐;行手、足厥陰,以黃連為佐。

「主治」
心腹、去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本經(jīng)》)。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jié)實(shí),胸中邪逆,五臟間游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 痹拘攣,亦可作浴湯(《別錄》)。治熱勞骨節(jié)煩疼,熱氣肩背疼痛,勞乏羸瘦,下氣消食, 宣暢氣血,主時(shí)疾內(nèi)外熱不解,單煮服之良(甄權(quán))。補(bǔ)五勞七傷,除煩止驚,益氣力,消 痰止嗽,潤心肺,添精髓,健忘(大明)。除虛勞,散肌熱,去早晨潮熱,寒熱往來,膽癉, 婦人產(chǎn)前、產(chǎn)后諸熱,心下痞,胸脅痛(元素)。治陽氣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luò)相火,及頭 痛眩運(yùn),目昏赤痛障翳,耳聾鳴,諸瘧,及肥氣寒熱,婦人熱入血室,經(jīng)水不調(diào),小兒痘疹 余熱,

「發(fā)明」
之才曰∶茈胡,得茯苓、桔梗大黃、石膏、麻子仁、甘草、桂。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入硝石三方匕,療傷寒寒熱頭痛,心下煩滿。
頌曰∶張仲景治傷寒,有大、小柴胡,及柴胡加龍骨、柴胡加芒硝等湯,故后人治寒熱, 此為最要之藥。
杲曰∶能引清氣而行陽道,傷寒外,諸有熱則加之,無熱則不加也。又能引胃氣上行、 升騰而行春令者,宜加之。又凡諸瘧,以柴胡為君,隨所發(fā)時(shí)所在經(jīng)分,佐以引經(jīng)之藥。十 二經(jīng)瘡疽中,須用柴胡以散諸經(jīng)血結(jié)氣聚,功與連翹同也。
好古曰∶柴胡能去臟腑內(nèi)外俱乏,既能引清氣上行而順陽道,又入足少陽。在經(jīng)主氣, 在臟主血。證前行則惡熱,卻退則惡寒。惟氣之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經(jīng)。若佐以三棱、 廣術(shù)、巴豆之類,則能消堅(jiān)積,是主血也。婦人經(jīng)水適來適斷,傷寒雜病,易老俱用小柴胡 湯,加以四物之類,并秦艽、牡丹皮輩,為調(diào)經(jīng)之劑。又言婦人產(chǎn)后血熱必用之藥也。
宗 曰∶柴胡,《本經(jīng)》并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嗚呼!凡此誤世甚 多。嘗原病勞,有一種其臟虛損,復(fù)受邪熱,因虛而致勞,故曰勞者牢也,當(dāng)須斟酌用之。
如《經(jīng)驗(yàn)方》中治勞熱青蒿煎之用柴胡,正合宜爾,服之無不效,熱去即須急止。若或無熱 ,得此愈甚,雖至死,人亦不怨,目擊甚多。《日華子》又謂補(bǔ)五勞七傷,《藥性論》亦謂 治勞乏羸瘦。若此等病,茍無實(shí)熱,醫(yī)者執(zhí)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釋本草,一字亦不可忽。
蓋萬世之后,所誤無窮,可不謹(jǐn)哉?如張仲景治寒熱往來如瘧狀,用柴胡湯,正合其宜也。
時(shí)珍曰∶勞有五勞,病在五臟。若勞在肝、膽、心,及包絡(luò)有熱,或少陽經(jīng)寒熱者,則 柴胡乃手足厥陰、少陽必用之藥;勞在脾胃有熱,或陽氣下陷,則柴胡乃引清氣、退熱必用 之藥;惟勞在肺、腎者,不用可爾。然東垣李氏言諸有熱者,宜加之;無熱,則不加。又言 諸經(jīng)之瘧,皆以柴胡為君。十二經(jīng)瘡疽,須用柴胡以散結(jié)聚。則是肺瘧、腎瘧,十二經(jīng)之瘡 ,有熱者皆可用之矣。但要用者精思病原,加減佐使可也??苁喜环峙K腑經(jīng)絡(luò)、有熱無熱, 乃謂柴胡不治勞乏,一概擯斥,殊非通論。如《和劑局方》治上下諸血,龍腦雞蘇丸,用銀 柴胡浸汁熬膏之法,則世人知此意者鮮矣。按∶龐元英《談藪》云∶張知 久病瘧,熱時(shí)如 火,年余骨立。醫(yī)用茸、附諸藥,熱益甚。召醫(yī)官孫琳診之。琳投小柴胡湯一帖,熱減十之 九,三服脫然。琳曰∶此名勞瘧,熱從髓出,加以剛劑,氣血愈虧,安得不瘦?蓋熱有在 皮膚、在臟腑、在骨髓,非柴胡不可。若得銀柴胡,只須一服;南方者力減,故三服乃效也 。觀此,則得用藥之妙的矣??苁现f,可盡憑乎?

「附方」
舊一,新五。
傷寒余熱∶傷寒之后,邪入經(jīng)絡(luò),體瘦肌熱,推陳致新,解利傷寒時(shí)氣伏暑,倉卒并治, 不論長幼。柴胡四兩,甘草一兩。每用三錢,水一盞,煎服。(許學(xué)士《本事方》)小兒骨熱∶ 十五歲以下,遍身如火,日漸黃瘦,盜汗,咳嗽煩渴。柴胡四兩,丹砂三兩。為末, 豬膽 汁拌和,飯上蒸熟,丸綠豆大。每服一丸,桃仁、烏梅湯下,日三服。(《圣濟(jì)總錄》)虛勞 發(fā)熱∶柴胡、人參等分。每服三錢,姜、棗同水煎服。(《澹寮方》)濕熱黃膽∶柴胡一兩, 甘草二錢半。作一劑,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煎至七分,任意時(shí)時(shí)服,一日盡。(孫尚藥 《秘寶方》)
眼目昏暗∶柴胡六銖,決明子十八銖。治篩,人乳汁和敷目上,久久夜見五色。(《千 金方》)
積熱下痢∶柴胡、黃芩等分。半酒半水煎七分,浸冷,空心服之。(《濟(jì)急方》)



「主治」
猝聾,搗汁頻滴之(《千金》)。
展開
目錄    
1基本信息
2藥材相關(guān)
    
3植物屬性
4品種分類
    
5現(xiàn)代研究
6做法指導(dǎo)
折疊
編輯本段
基本信息
折疊
概述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注:氣味苦、平,無毒。主心腹腸胃中結(jié)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清虛熱中藥,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jīng)不調(diào)。柴胡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tài)多有記述?!侗静輬D經(jīng)》載:“(柴胡)今關(guān)、陜、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qiáng)。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dú)窠長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圖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圖,以及《本草綱目》的竹葉柴胡圖,《救荒本草》的柴胡圖,均為柴胡屬植物[2]。
折疊
簡介

藥名:柴胡
北柴胡北柴胡

漢語拼音:Chái Hú

拉丁名:Radix Bupleuri

別名:茈胡、地薰《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山菜、茹草《吳普本草》,柴草《品匯精要》。
折疊
編輯本段
藥材相關(guān)
折疊
藥材簡述

柴胡-原植物藥名:柴胡

柴胡柴胡

漢語拼音:Chái Hú

別名:茈胡、地薰《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山菜、茹草《吳普本草》,柴草《品匯精要》。  拉丁名:Radix Bupleuri

性味歸經(jīng):性微寒、味苦、辛、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具疏肝利膽、疏氣解郁、散火之功效。[2]
折疊
功能主治

透表泄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主治:,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jīng)不調(diào)。
折疊
用法用量

煎服,3~10克。解表退熱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陽舉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輕。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沙質(zhì)草原、沙丘草甸及陽坡疏林下。
柴胡柴胡
折疊
來源產(chǎn)地

資源分布:原產(chǎn)中國,主產(chǎn)于湖北、四川等地。朝鮮、日本、蘇聯(lián)也有分布。

藥材基源:該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按性狀不同,前者習(xí)稱“北柴胡”,后者稱“南柴胡”。  北柴胡
折疊
采收炮制

采收儲(chǔ)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及泥沙,切段,曬干。全草則在春末、夏初拔起全草曬干

炮制:揀去雜質(zhì),除去殘莖,洗凈泥沙,撈出,潤透后及時(shí)切片,隨即曬干。醋柴胡:取柴胡片,用醋拌勻,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醋吸盡并微干,取出,曬干。(每柴胡100斤,用醋12斤) 鱉血柴胡:取柴胡片,置大盆內(nèi),淋入用溫水少許稀釋的鱉血,拌勻,悶潤,置蝸內(nèi)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每柴胡100斤,用活鱉200個(gè)取血)

醋柴胡:取柴胡片,照醋炙法炒干。
折疊
性狀鑒別

北柴胡 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 ,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 個(gè)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br />
南柴胡 根較細(xì),圓錐形,頂端有多數(shù)細(xì)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xì)密環(huán)紋。質(zhì)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折疊
理化鑒別

1.取該品粉末0.5g,加水10ml,用力振搖,產(chǎn)生持久性泡沫?!?br />
2.取該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80℃水浴回流1 小時(shí),放冷,濾過,濾液濃縮至5ml,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 各含0.5mg 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乙醇-水(8:2: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2% 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60℃加熱至斑點(diǎn)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及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diǎn)或黃色熒光斑點(diǎn)。
折疊
藥材炮制

1.柴胡 將原藥除去雜質(zhì)、殘莖及須根,洗凈,潤透,切成約4毫米厚片,干燥,篩去灰屑。  柴胡(圖)

2.醋柴胡取柴胡片加米醋拌勻,吸盡,悶潤,用文火炒干。每100公斤柴胡片,用米醋20公斤。

3.鱉血柴胡 先將鱉血與黃酒混和,濾過,再與柴胡片拌勻,吸盡,悶潤,曬干或低溫烘干。每10公斤柴胡.用鱉血1.25公斤、黃酒1.25公斤。炮制研究進(jìn)展:略
折疊
藥材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霉,防蛀。炮制品貯于干燥容器內(nèi),密閉。
折疊
編輯本段
植物屬性
折疊
形態(tài)特征

柴胡-植物形狀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較粗大,堅(jiān)硬。莖單一或數(shù)莖叢生,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葉互生;基生葉倒披針形或狂橢圓形,長4-7cm,寬6-8mm,先端漸尖,基部收縮成柄;莖生葉長圓狀披針形,長4-12cm,寬6-18mm,有時(shí)達(dá)3cm,先端漸尖或急尖,有短芒尖頭,基部收縮成葉鞘,抱莖,脈7-9,上面鮮綠色,下面淡綠色,常有白霜。復(fù)傘形花序多分枝,頂生或側(cè)生,梗細(xì),常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圓錐狀;總苞片2-3,或無,狹披針形,長1-5mm,寬0.5-1.2mm,很少1-5脈;傘輻3-8,纖細(xì),不等長,長1-3cm;小總苞片5-7,披針形,長3-3.5mm,寬0.6-1mm,先端尖銳,3脈,向葉背凸出;小傘形花序有花5-10,花柄長約1.2mm,直徑1.2-1.8mm;花瓣鮮黃色,上部內(nèi)折,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圓形,先端2淺裂;花柱基深黃色,寬于子房。雙懸果廣橢圓形,棕色,兩側(cè)略扁,長2.5-3mm,棱狹翼狀,淡棕以,每棱槽中有油管3,很少4,合生面4?;ㄆ?-9月,果期9-11月。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發(fā)達(dá),圓錐形,外皮紅褐色,質(zhì)疏松而稍脆。莖單一或數(shù)分枝,基部留有多數(shù)棕紅色或黑棕以的葉柄殘留纖維。葉細(xì)線形,長6-16cm,寬2-7mm,先端長漸尖,基部稍變窄,抱莖,質(zhì)厚,稍硬挺,常對折或內(nèi)卷,3-7脈,葉緣白色,骨質(zhì);上部葉小,同形。總苞片1-4,針形,極細(xì)小,1-3脈,常早落;小總苞片5;線狀披針形,細(xì)而尖銳;小傘形色,棱淺褐色,粗鈍略凸,每棱槽中有油管5-6,合生面4-6?;ㄆ?-9月,果期9-11月。
折疊
柴胡-概述

柴胡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tài)多有記述。《本草圖經(jīng)》載:“(柴胡)今關(guān)、陜、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qiáng)。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dú)窠長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圖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圖,以及《本草綱目》的竹葉柴胡圖,《救荒本草》、《植物名實(shí)圖考》的柴胡圖,均為柴胡屬植物。柴胡屬于灌木,一般高40–70厘米。通常從基部分出數(shù)莖,莖基部木質(zhì)化,上部多次分枝。葉為寬或窄的披針形,背面具有5–7條明顯突起的縱脈,基生葉和下部的莖生葉有長柄,葉片較大;莖上部的葉小,披針形或線形。傘形花序常有傘幅10–15,傘幅長2–3厘米,形成開展疏散的圓錐花序;總苞片4–6,披針形,長0.5–1厘米,寬1–3毫米,向后反折,頂端漸尖;小總苞片通常5,少數(shù)7,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毫米,寬1–2毫米,亦向后反折;花瓣淡黃色。雙懸果長圓狀橢圓形,油管在每棱槽中通常1條,少數(shù)2–3條。花期6–7月,果期7–8月。
折疊
編輯本段
品種分類
折疊
北柴胡

特點(diǎn):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gè)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質(zhì)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片狀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1.和解少陽:用于外感發(fā)熱,或邪入半表半里的寒熱往來及瘧疾寒熱等,如(<傷寒論>小柴胡湯)、(柴葛解肌湯)。

2.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氣滯,脅肋脹滿疼痛,及肝郁血虛,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如(<景岳全書>柴胡疏肝散)。

3.升陽舉陷:用于中氣不足,清陽下陷的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等,如(<脾胃論>補(bǔ)中益氣湯)。

4.熱入血室:婦女患外感發(fā)熱期間遇到月經(jīng)來潮,外邪傳入血室,致寒熱發(fā)作。如(<和劑局方>逍遙散)。
折疊
南柴胡

特點(diǎn):根莖細(xì),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緊密環(huán)紋。質(zhì)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折疊
大葉柴胡

特點(diǎn):葉較寬,長圓形或廣披針形,小傘梗細(xì)如絲狀。比小總苞長3-4倍。生于林內(nèi)及灌木叢中。
折疊
狹葉柴胡

特點(diǎn):主根多單生,棕紅色或紅褐色;莖基部常被棕紅色或黑棕色纖維狀的葉柄殘基;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7~17cm,寬2~6 mm,有5~7條平行脈;復(fù)傘形花序多數(shù);總苞片1~3,條形,傘幅5~13,小總苞片4~6,花梗6~15;雙懸果棱粗而鈍。
折疊
醋柴胡

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jīng)。醋炙能緩和升散之性,增強(qiáng)疏肝止痛作用,適用于肝郁氣滯的脅痛、腹痛及月經(jīng)不調(diào)。常與枳殼、香附、川芎等同用。
折疊
鱉血柴胡

苦,微寒。歸肝、膽經(jīng)。鱉血炙能抑制升浮之性,增強(qiáng)清肝退熱、截瘧功效。常與青蒿、地骨皮、白芍、石膏、知母等同用,增強(qiáng)表里退虛熱作用。
折疊
編輯本段
現(xiàn)代研究
折疊
化學(xué)成分

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 a、 b、 c、 d 四種),甾醇,揮發(fā)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亞麻油酸、棕櫚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

還含黃酮、多元醇、香豆素和微量元素等成份。大葉柴胡的根和莖中含有柴胡皂甙a、c、d、I,含量高達(dá)3.8%,并從中分離到4種多烯炔類化合物:柴胡毒素、柴胡酮醇、乙酰柴胡毒素和柴胡炔醇。這些化合物對光、熱不穩(wěn)定,易氧化。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有劇毒,它們的半數(shù)致死量分別為3.03 毫克/千克,3.13 毫克/千克。

柴胡含揮發(fā)油有: 2-甲基環(huán)戊酮(2-Methyl cyclopentaone),檸檬烯(Limonene),月桂烯(Myrcene)、反式-葛縷醇(Trans-tarved carveol)、長葉薄荷酮(Pulegone)、桃金娘[3]烯醇(Myrtenol)、α-萜品醇(α-Terpineol)、芳樟醇(Linalool)、α-蓽澄茄油烯(α-Cubebene)、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長葉烯(Longi- folene)、努特卡酮(Nootkatone)、六氫法尼基丙酮(Hexahydrofarnesylacetone)、十六酸(Hexade- canoic acid)、戊酸(Pentanic acid)、己酸(Caproic acid)、庚酸(Heptyl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壬酸(Pelargonic acid)、2-庚烯酸(2-Heptenic acid)、2-辛烯酸(2-Octenic acid)、2-壬烯酸(2- Nonenic acid)、苯酚(Phenol)、鄰甲氧基苯酚(O- Methoxy phenol)、甲苯酚(Methyl phenol)、乙苯酚(Ethyl phenol)、百里酚(Thymol)、γ-庚酸內(nèi)酯(γ- Heptalactone)、γ-辛酸內(nèi)酯(γ-Decalac- tone)、瑪索依內(nèi)酯(Messoia lactone)、香草醛乙酸酯(Vanillin acetate)等. 亦含皂甙,如柴胡皂甙(Saikosaponin)a、b、c、d及柴胡甙元(Saikogenin)E、F、G,龍吉甙元(Longispinogenin).

尚含有機(jī)酸,如油酸(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廿四酸(Lignoceric acid)以及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春福壽草醇(Adonitol)、豆甾醇(Stigmasterol)、柴胡醇(Bupleurumol)、側(cè)金盞花醇(Adonitol)等醇類物質(zhì).此外,還含白芷素(Ange- licin).

狹葉柴胡根含皂甙、脂肪油、揮發(fā)油、柴胡醇、春福壽草醇、α-菠菜甾醇.全草還含槲皮素、異槲皮素、蘆丁、水仙甙等.

北柴胡根含揮發(fā)油、柴胡醇、油酸、亞麻酸、棕櫚酸、硬脂酸、廿四酸、葡萄糖及皂甙等。皂甙中有柴胡皂甙a、c、d,柴胡甙元F、E、G,龍吉甙元。另有報(bào)道,根和種子中分出柴胡甙,這是多種甙的總稱。此外,根中含α-菠菜甾醇、Δ7-豆甾烯醇、Δ22-豆甾烯醇、豆甾醇、側(cè)金盞花醇、白芷素。莖、葉含蕓香甙。果實(shí)含油11.2%,其中有洋芫荽子酸、反式洋芫荽子酸和亞袖酸。 狹葉柴胡根含皂甙、脂肪油、揮發(fā)油、柴胡醇。莖、葉含蕓香甙。 金黃柴胡含蕓香甙、核糖醇、廿九酮、廿六醇、α-菠萊甾醇、黃酮醇類、皂甙、生物堿、抗壞血酸、胡蘿卜素等。在開花、結(jié)果期,從花、葉、莖中可得到槲皮素、異槲皮甙、蕓香甙、異鼠李素和異鼠李素-3-蕓香糖甙。 大葉柴胡根含柴胡甙、α-菠菜甾醇、蔗糖及多炔類化合物[1]。
折疊
醫(yī)學(xué)作用

【理化鑒別】

1. 取該品粉末0.5 g,加水10 ml,用力振搖,產(chǎn)生持久性泡沫.

2. 薄層層析

柴胡(5張)樣 品 液:稱取該品粉末200 g,加甲醇800 ml,提取至甲醇近無色,減壓回收甲醇,得甲醇浸膏,以乙醚脫脂后,乙醚不溶物加水溶解,除去不溶物,用水飽和正丁醇提取3次,分取正丁醇層,水洗一次,回收正丁醇至干,得總皂甙.取少量總皂甙溶于甲醇作為供試液.

對照品液:取柴胡皂甙a、c、d加甲醇溶解為對照品溶液.

展 開: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水(30∶10∶1)展開.

顯 色:晾干后噴1%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試液,加熱到105℃ 5 分鐘顯色,樣品液色譜在與對照品溶液色譜的相應(yīng)位置,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diǎn).
折疊
藥理功用

1.解熱,有效成分:揮發(fā)油(丁香酚、已酸、r-十一酸內(nèi)酯和對甲氧基苯二酮),柴胡皂苷(皂苷元A)。作用:對傷寒、副傷寒疫苗、大腸桿菌液、發(fā)酵牛奶、酵母等所致發(fā)熱有明顯解熱作用;且能使動(dòng)物正常體溫下降。商品柴胡煎劑2g/kg給兔灌胃,對用疫苗及溫刺引起的發(fā)熱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2.抗炎,有效成分:皂苷。作用:對多種致炎劑所致踝關(guān)節(jié)腫和結(jié)締組織增生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柴胡皂甙300 mg/k

柴胡g腹腔注射,可抑制角叉菜膠、5-羥色胺、組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腫脹,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腫,同時(shí)可使腎上腺肥大,胸腺萎縮;抑制炎癥組織組胺釋放及白細(xì)胞游走。

3.促進(jìn)免疫功能,有效成分:柴胡多糖。作用:吞噬功能增強(qiáng)、自然殺傷細(xì)胞功能增強(qiáng),提高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提高淋巴細(xì)胞轉(zhuǎn)核率,提高皮膚遲發(fā)性過敏反應(yīng)。

4.抗肝損傷,柴胡注射液(濃度1∶1)1 ml/只皮下注射連續(xù)5天可顯著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血清GPT升高,肝細(xì)胞變性及壞死也明顯減輕,肝細(xì)胞內(nèi)糖原及核糖核酸含量也接近正常。

5.抗輻射損傷,柴胡多糖5 mg/只腹腔注射,可提高照射小鼠的存活率,小鼠胸腺細(xì)胞中3H-TdR的摻入增加,同時(shí)加速胸腺細(xì)胞的釋放,同時(shí)又使血漿中皮。質(zhì)酮含量增加,切除腎上腺后,不再有這些表現(xiàn),故認(rèn)為是通過腎上腺皮質(zhì)實(shí)現(xiàn)的。此外,體外有抗結(jié)核菌作用。藥理作用研究進(jìn)展:與中藥藥理研究數(shù)據(jù)庫連接。
折疊
臨床應(yīng)用

1.用柴胡注射液 (每支2ml,含生藥8g)及柴胡糖漿臨床觀察197例發(fā)熱患者,其中感冒115例,扁桃體炎39例,大葉性肺炎 16例,急性支氣管炎21例,急性咽炎6例。以北柴胡注射液治療110例,總有效率為54.54%。其劑量不同,療效有異,肌注2ml者,總有效率為31.47%,4ml者為68.54%,6ml者為89.91%,2~4ml注射后 30~60分鐘退熱0.4~1℃,而有回升現(xiàn)象,6ml注射后有出汗,體溫下降未見回升;柴胡糖漿口服20ml(相當(dāng)生藥3g),每日3次,治87例,總有效率為78.15%,服后約90分鐘,體溫逐漸下降,3小時(shí)可達(dá)正常。如不維持,4小時(shí)后又可逐漸上升。

2.用柴胡注射液滴鼻,也有明顯的退熱作用。用法:使患者平臥,取頭后伸位,用注射器抽取藥液,兩側(cè)鼻孔各滴

柴胡-野生植物1~3滴后,輕輕按摩鼻翼,再繼續(xù)滴完全量。用量:小兒0.3~0.5ml,成人0.5~0.8ml。用于60例發(fā)熱患者,其中感染性疾病所致的發(fā)熱45例,普通感冒10例,其他發(fā)熱(如輸液反應(yīng)等)5例。結(jié)果顯效48例,有效4例,無效8例,普通感冒均系顯效。

3.治療病毒性肝炎:柴胡注射液(每lml含生藥 2g)10~20ml加入50%葡萄糖液靜注或5%葡萄糖液 250~500ml靜滴,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病毒性肝炎120例,其中急性病例97例,有效率為98.4%;慢性病例23例,有效率為100%,對改善癥狀、回縮肝脾、恢復(fù)肝功及乙肝抗原陰轉(zhuǎn)率均有較好作用。

4.治療高脂血癥:用干柴胡和適量羅漢果調(diào)味,混合水煎2次,每次煎2小時(shí)以上,煎出液過濾澄清濃縮??诜?,每次20ml(相當(dāng)于干柴胡3g),每日3次,3周為1療程。治療86例,治療前甘油三酯為2.66± 1.09mmol/L(242.18±98.87mg%),膽固醇5.67± 1.04mmol/L(217.96±40.06mg%),治療后甘油三酯降為1.61±0.566mmol/L(145.96±51.42mg%),膽固醇5.90±0.87mmol/L(226.88±33.46mg%)。甘油三酯平均降低1.06±0.132mmol/L(96.24± 12.02mg%),下降率為39.7%。

5.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當(dāng)于原生藥1g),每次2ml(10歲以下首劑3ml),每日2次,肌內(nèi)注射。治療28例,治愈27例,其中24小時(shí)治愈7例,48小時(shí)治愈的15例,72小時(shí)治愈的5例。合并頷下淋巴結(jié)炎1例療效不顯。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和其他不良反應(yīng)??扇恐斡?。

6.治療單皰病毒角膜炎:用柴胡注射液(每m1相當(dāng)于原生藥1g)采取滴眼、球結(jié)膜下注射及肌內(nèi)注射三種方法綜合治療。滴眼,柴胡注射液加生理鹽水配制成10%眼液,每次1~2滴,每小時(shí)1次。球結(jié)膜下注射,每次0.3~0.5ml,隔日1次。肌內(nèi)注射,每次 2ml,每日1~2次。病變程度重,癥狀嚴(yán)重者,合并使用10%阿托品溶液散瞳,每日1~2次。共治療21例,除3例外,其余18例,均獲得滿意效果。

7.治療多形紅斑:用柴胡注射液(每2ml含原生藥4g)每次2ml肌內(nèi)注射,每日2次。治療13例,結(jié)果全部治愈,其中5日治愈者5例,7日治愈者6例,10日治愈者2例。

8.眼色素膜炎,柴胡注射液2ml肌內(nèi)注射,每日1次;柴胡注射液0.2ml球結(jié)膜下注射,隔日1次;10%柴胡注射液滴眼,每次1滴,每日6次。肌骨注射和球結(jié)膜下注射10次為一療程。治療眼前部或全色素膜炎21例23眼,結(jié)果痊愈23眼??扇恐斡?。

9.治扁平疣,柴胡注射液(每1ml相當(dāng)于生藥1g),肌內(nèi)注射,每日1次。治療39例,結(jié)果痊愈35例,3例比原皮損縮小1/2,1例比原皮損縮小1/3,全部病例均有效。

10.治鏈霉素中毒所致眩暈耳鳴,香附30g,柴胡30g,川芎15g。共研細(xì)末,裝入膠囊。飯后溫開水送服,每次2粒,每日3次。老人及小兒酌減。治療10例,結(jié)果有效率為100%。其中眩暈1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耳鳴3例1周消失,3例2周消失,1例3周消失。可全部治愈。
折疊
編輯本段
做法指導(dǎo)

1、解熱生用量宜大,升陽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郁宜醋炒,陰虛骨蒸宜鱉血炒。

2、大葉柴胡的干燥根莖,表面密生環(huán)節(jié),有毒,不可當(dāng)柴胡用。

3、柴胡治療感冒常與葛根、羌活等同用。

4、柴胡有較佳的退熱作用,邪在少陽、寒熱往來,常與黃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湯)。
柴胡柴胡
[3]

5、對瘧疾癥,柴胡又可與草果、青皮等配伍應(yīng)用。

6.見肝氣郁結(jié)所致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或痛經(jīng)等,均可與當(dāng)歸、白芍、香附、郁金等藥同用。
藥用植物 膠冷杉     糖楓     海紅豆     猴面包樹     歐洲七葉樹
石栗     凹葉赤楊     腰果     刺果番荔枝     楊梅
檳榔     砂糖椰子     波羅蜜     楊桃     白樺堅(jiān)樺木
胭脂樹     香水樹     爪哇橄欖     螃蟹木     番木瓜
阿勃勒     歐洲栗     大葉栗子     栗豆樹     黎巴嫩雪松
木棉     長角豆     檸檬     香檸檬     馬蜂橙
苦橙     橘椪柑     流蘇樹     油棕櫚     錫蘭肉桂
樟樹     龍腦樹     椰     可樂果     蘇丹可樂果
黃牛木     粉色黃牛木     意大利柏木     榅桲     第倫桃
金色第倫桃     低株第倫桃     榴蓮     古柯     桉樹
檸檬桉     干果桉     棉芝老桉     藍(lán)桉     加寧桉
杜仲     歐洲山毛櫸     香灰莉     菩提樹     歐納白蠟樹
銀杏     買麻藤     南美彎葉豆     八角     日本大茴香
普通胡桃     歐洲刺柏     鉛筆柏     臘腸樹     美洲落葉松
歐洲落葉松     月桂     窄葉月桂     金月桂     尖葉女貞
普通女貞     東方楓香樹     木蘭     芒果     茶樹
白千層     互葉白千層     綠花白千層     印度楝樹     鐵刀木
黃玉蘭     含笑花     乳油木     葫蘆肉豆蔻     蘭花樹
辣木     桑樹     黑桑     肉豆蔻     豆膠樹
歐洲橄欖     香橄欖     露兜樹     維奇露兜樹     闊葉露兜樹
馬來亞大風(fēng)子     球花豆     非洲球花豆     樹酪梨     海棗
意大利石松     歐洲赤松     牙買加胡椒     多果香椒     乳香
雞蛋花     酸橙     桃     杏仁     扁桃
野黑櫻     黑刺李     苦櫻桃     歐洲李     膠楊
楊樹     銀白楊     花旗松     番石榴草     草莓番石榴
小葉紫檀     紫檀     石榴     蘇里南苦木     牙買加苦木
夏櫟     洋槐     白柳     垂柳     黃花柳
接骨木     檀香     印度檀香     洋擦木     槐樹側(cè)花槐樹
歐洲花楸     安息香     藥用安息香     丁香     蒲桃
羅望子     漿果紅豆杉     短葉紅豆杉     可可樹     東方側(cè)柏
美西側(cè)柏     歐椴     美洲椴     寬葉椴樹     小葉椴
英國榆     加州月桂     牡荊     安古牡荊     棗
美洲花椒     石灰山花椒     胡椒花椒     釋迦     毒魚豆
檫木     苦楝     木蝴蝶     側(cè)柏     非洲李
皂莢     白樺     墨水樹     黃樟
銀栲皮     防臭木     甜舌草     赤楊葉唐棣     樹熊果
小檗     帚石楠     加羅林蠟梅     茶     美洲茶
氈毛美洲茶     加那利藿香     麥加沒藥     一枝黃     膠薔樹
巖膠薔薇     小果咖啡     朱蕉     紅竹     歐洲榛
山楂     野山楂     光山楂     單子山楂     巴豆
苦香樹寶錄瑞香     歐亞瑞香     紙用瑞香     異株五加     刺五加
麻黃     美洲麻黃     康藏麻黃     連翹     梔子
粉紅梔子     冬青白珠樹     染料木     小金雀     高地棉
草棉     北美金縷梅     意大利蠟菊     狹葉蠟菊     小蠟菊
天芥菜     洛神葵     朱槿     沙棘     神香草
低地柳薄荷     巖生柳薄荷     代茶冬青     木藍(lán)     直立木藍(lán)
蘇門答腦木藍(lán)     痳瘋樹     柏葉痳瘋樹     棉葉痳瘋樹     馬櫻丹
指甲花     黃果山胡椒     烏藥     狹葉薰衣草     齒葉薰衣草
綿毛薰衣草     寬葉薰衣草     法國薰衣草     綠薰衣草     薰衣草
枸杞     臺(tái)灣十大功勞     十大功勞     阿里山十大功勞     木薯
可因氏月橘     七里香     蠟香桃木     加州蠟香桃木     沼澤香桃木
南天竹     錫蘭磯松     蛇根木     黑穗醋栗     光滑漆樹
亮葉漆樹     西西里漆樹     火炬樹     迷迭香     覆盆子
花竹柏     蕓香風(fēng)輪菜     歐洲風(fēng)輪菜     雅美鼠尾草     窄葉鼠尾草
丹參     南歐丹參     山扁豆     山艾     油栗
鳥茄     紫花茄     白英     鷹爪豆     馬錢子
飲料馬錢子     西洋丁香     鋪地香     金色鋪地香     金色檸檬鋪地香
檸檬鋪地香     檸檬百里香     簇生百里香     羅芙百里香     荷巴百里香
光亮百里香     濃香百里香     早生百里香     假毛百里香     寬葉百里香
銀斑百里香     百里香     蔓越橘     大果蔓越桔     歐洲越橘
越桔     蔓長春花     小蔓長春花     肝木莢蒾     櫻葉莢蒾
三裂葉莢蒾     可口莢蒾     絲蘭     白王蘭     鼠尾草
迎紅杜鵑     素馨花     胡頹子     狗薔薇     北江蕘花
常山     槲寄生     海桐     火炭母草     黃楊
千葉蓍     珠蓍     英國豆蔻     舟形烏頭     菖蒲
春側(cè)金盞花     茴藿香     藿香     黃邊龍舌蘭     龍芽草
纖龍芽草     匍筋骨草     斗篷草     高山斗篷草     海岸蘆薈
貝爾蘆薈     蘆薈     大蒜     小蒜     熊蒜
蔥     細(xì)香蔥     韭菜     大高良姜     南姜
藥蜀葵     蜀葵     藥用牛舍草     鳳梨     羅馬洋甘菊
春黃菊     可都多花菊     黃花茅     美國香茅     耬斗菜
辣根     山金車     加拿大細(xì)辛     歐洲細(xì)辛     北細(xì)辛
苦艾     野艾     柔毛艾     洋艾     小木艾
羅馬艾     山道年     香艾     菊龍艾     艾草
艾     魯?shù)劳?    角菜     多穗馬利筋     敘利亞馬利筋
柳葉馬利筋     短絨紫苑     斯克綿毛紫苑     顛茄     白花莧
假馬齒莧     雛菊     凹唇姜     柴胡     中國柴胡
大花新風(fēng)輪菜     凱麥霞花     死亡棋盤花     圓葉風(fēng)鈴草     草甸碎米薺
無莖刺苞術(shù)     刺苞術(shù)     積雪草     長春花     黃金菊
藜菜     總花升麻     升麻     鉀豬毛菜     鈴蘭
紅花     朝鮮薊     檸檬香茅     曲序香茅     馬丁香茅
香水茅     甜莎草     香莎草     紙莎草     香附子
干膜莎草     康乃馨     石竹     五彩石竹     姬石竹
羽花石竹     白鮮     狹葉球菊     紫球菊     布袋蓮
紫蘭草     麻澤蘭     香澤蘭     貫葉澤蘭     白豆蔻
阿魏     古蓬阿魏     納香     茴香     歐洲合歡子
野草莓     野草     山羊豆     金錢薄荷     甘草
三七     紅鳳菜     白背三七     臥三七     菊葉三七
獨(dú)活     金絲桃     土木香     夏枯草     香茅
鳳梨春     茗荷     姜     球姜     姜黃
萬年青     當(dāng)歸     小豆蔻     棉團(tuán)鐵線蓮     東北鐵線蓮
小茴香     麝香黃葵     蔥芥     豬草     裸穗豬草
三裂豬草     蒔蘿     印度蒔蘿     中華當(dāng)歸     暗紫莖當(dāng)歸
峨?yún)?    旱芹     牛蒡     黃花蒿     青蒿
紫濱藜     濱藜     燕麥     琉璃苣     芥菜
甘藍(lán)     蕪菁     日本蕪菁     瑞典蕪菁     金盞花
大麻     番椒     小果椒     薺菜     碎米薺
波葉碎米薺     葛縷子     印度葛縷子     大白屈菜     洋香藜
灰藜     茼蒿     油菊     鷹嘴豆     野苦苣
苦苣     藏掖花     薏苡     毒參     飛燕草
芫荽     胡瓜     印度南瓜     中國南瓜     美國南瓜
南瓜     孜然     曼陀羅花     印度曼陀羅     野胡蘿卜
地黃     黃花毛地黃     紫花毛地黃     染續(xù)斷     藍(lán)薊
箭生菜     刺芫茜     花菱草     小米草     荷包牡丹
大豆     毛豆     白花蛇舌草     雙花耳草     向日葵
大麥     天仙子     鳳仙花     板藍(lán)根     毒萵苣
萵苣     亞麻     澳洲亞麻     宿根亞麻     蕃茄
母菊     白花草木犀     黃香草木犀     冬馬齒莧     勿忘草
高山勿忘草     假酸漿     煙草     黃花煙草     黑種草
大馬士革黑種草     月見草     高山月見草     羅勒     丁香羅勒
大翅薊     列當(dāng)     稻     罌粟     冰島罌粟
虞美人     歐芹     芹葉鐘穗花     菜豆     茴芹
日本茴芹     馬齒莧     黃木犀草     木犀草     蓖麻
歐洲堿蓬     鹽草     大蒜芥     芝麻     乳薊
亞歷山大草     龍葵     馬鈴薯     繁縷     雀舌草
孔雀草     印加萬壽菊     香葉萬壽菊     婆羅門參     草原婆羅門參
美麗三葉草     纖毛三葉草     紫紅三葉草     草地三葉草     胡蘆巴
塊莖金蓮花     旱金蓮     毛蕊草     玉米     仙草
蒺藜     莪術(shù)     貓尾草     矢車菊
芡     蓮     山葵
庫拉索蘆薈     蘆薈
一條根     鐵線蕨     毒蠅傘     麥角菌     歐洲鱗毛蕨
問荊     木賊     墨角藻     靈芝     大頹馬勃
昆布     香菇     烏羽玉     石松子     檞苔
彎葉泥炭蘚     舟葉泥炭蘚     乳突泥炭蘚     夏塊菌     槲寄生
風(fēng)茄     川貝     巴戟天     寬葉車前     木香
地黃     花椒     蓍姜花     塊莖金蓮花     海蔥
芋     姜     姜花     葛     附子
馬鈴薯     高山火絨草     野胡蘿卜

查看評論

標(biāo)簽:

相關(guān)閱讀:

    無相關(guān)信息
上一篇:蒼術(shù)     下一篇:返回列表

評論:柴胡

首頁 | 高級(jí)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dzczk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