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白血病應視為血液的惡性腫瘤,其特點是白細胞某一系統(tǒng)的過度增生,并浸潤到體內(nèi)的各種組織和臟器,尤其是肝、脾和淋巴結,且周圍血液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種幼稚的白細胞,白細胞的總數(shù)經(jīng)常增多,常有嚴重的貧血與明顯的出血傾向,并可危及病人的生" />
本方源于《腫瘤的防治》,功能清化痰熱解毒散結,適用于痰熱型白血病。
[方二十]
黃芪15-30克,肉桂3—10克,黨參10-15克,當歸,白術、白芍各10克,熟地15克,茯苓12克,鹿角10克,陳皮6克,紅棗5個,甘草3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腫瘤的防治》,功能健脾補腎、益氣壯陽,適用于陰虛型白血病。
[方二十一]
青蒿30克,鱉甲(醋炒)、銀柴胡、生地、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大青葉各30克,沙參、丹皮、知母各20克,紫草15克,三棱、莪術各10克,犀角粉(沖)5克。
本方源于《山東中醫(yī)雜志》1988.1期,功能養(yǎng)陰涼血,清熱解毒,適用于急性顆粒細胞白血病。
[方二十二]
瓜蔞15克,川連10克,清半夏9克,青礞石30克(先煎),沉香6克(后人)大黃6克(后人),黃芩9克,川貝母12克,枳殼5克,菖蒲10克,玄明粉6克(沖)。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福建中醫(yī)藥》,功能清熱滌痰,化濕通腑,適用于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方二十三]
白花蛇舌草50克,青黛40克,黃藥子、三棱各z克,茯術30克,紅參15克,半枝蓮20克,杞果30克,狗脊25克,丹參50克,大黃、山萸肉各20克,兒茶1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吉林中醫(yī)藥》1981.3期,功能活血化痰,解毒抗癌,適用于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方二十四]
潞黨參15克,黃芪r8克,當歸6克,五味子3克,麥冬6克,大黃9克(后下),地鱉蟲6克,桃仁、紅花各3克,三棱、莪術各9克,甲珠12克,枳殼6克,煨姜3片。水煎服,日1劑。
本方源于《云南中醫(yī)雜志》1980.4期,功能補氣養(yǎng)血,破瘀消癃,適用于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方二十五]
三棱、莪術、五靈脂、大白、龍骨、牡蠣、海浮石各15克,香附子18克,水紅花子、瓦楞子各30克,三七12克,蘇木10克,明雄黃9克,山萸6克。水煎服,日l劑。
本方源于《四川中醫(yī)》1989.4期,功能活血破瘀,軟堅化積,利濕解毒,適用于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方二十六]
蜈蚣、全蝎、僵蠶、土鱉各等分。將藥共研細末,每服0。3-1.0克,一般用量為0.7克,每日3次。
本方源于《抗癌中草藥制劑》,功能熄風活血,適用于白血病。
[方二十七]
胡黃連9克,川連6克,地丁草、蒲公莢、金銀花各15克,皂角刺、皮硝各9克,生軍、炙乳沒各6克,樟木15克、冰片粉3克,硼砂9克,爐甘石15克。將藥煎水5m毫升,用紗布溫敷局部,1日3次。
本方為上海著名中醫(yī)秦亮甫驗方,功能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消腫散結,收斂防腐,適用于白血病并發(fā)肛周膿腫。
肛周膿腫分早、中、晚三期:(1)早期僅見皮膚輕度潮紅、灼熱稍疼痛者單獨用此方煎湯濕敷即可。(1)中期肛門周圍有硬塊,尚無波動感,硬紅,疼痛或輕度糜爛滲出但瘡面較淺者,去皮硝煎水濕敷,并在瘡面上撒少許生肌散或月白珍珠散。(3)晚期膿腫腫塊紅痛,有波動感或已潰破,膿腫瘡面較深,有較多壞死組織,濃液滲出量多者,先用九一丹藥線或紗布條蘸九一丹藥粉填入潰破瘡口內(nèi),另用濕敷方局敷,1日3次,待壞死組織脫落,膿性滲出液減少后改用生肌散或月白珍珠散撒于濕敷紗布上局敷,每日2口3次,直至痊愈。如在外治的同時辨證加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內(nèi)服效果更好。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dzczk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