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guān)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guān)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偏方大全 > 中醫(yī)保健偏方

治療自汗的中藥處方 百勞散中藥方劑

時間:2022-07-18 14:21:33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dzczkj.com.cn

  自汗屬于中醫(yī)汗證范疇, 指由于陰陽失調(diào)、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那么,自汗怎么治療?接下來中華秘方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碇委熥院沟闹兴幪幏?百勞散中藥方劑,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治療自汗的中藥處方 百勞散中藥方劑

  處方

  罌粟殼2兩半(醋炒,取1兩),烏梅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咳嗽多年,自汗。

  用法用量

  每服2-3錢,沸湯點,食后服,日3次。

  摘錄

  方出賈同知引康少尹方(見《宣明論》卷九),名見《本草綱目》卷二十三。

  自汗

  不因勞累活動,不因天熱及穿衣過暖和服用發(fā)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現(xiàn)。 多因營衛(wèi)不和、熱熾陽明、暑傷氣陰、氣虛陽虛等引起,可見于外感六淫或內(nèi)傷雜病,前者多為實證,后者多為虛證。

  虛證自汗

  1、氣虛自汗

  臨床表現(xiàn)為汗出,或惡風,動則加重,或勞累后加重,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脈弱。是由衛(wèi)氣虛弱,不能固表,腠理開泄,營陰不守,津液外泄引起。多見于表虛之人或表虛之人微受風寒。

  2、陽虛自汗

  臨床表現(xiàn)為自汗,汗出清冷,畏寒,或形寒惡風,乏力,易于感冒,多見于久病或吐瀉后的患者。陽虛自汗既有乏力等氣虛的表現(xiàn),又有怕冷等陽虛的癥狀。張仲景《傷寒論》提出了陽虛漏汗的證治,“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曲伸者,桂枝主之”。陽虛漏汗亦屬于陽虛自汗。

  3、亡陽自汗

  大汗出、氣息微弱為氣衰自汗,為氣虛甚所致,進一步發(fā)展可見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逆、脈微欲絕,多見于陽氣暴脫、生命垂危的患者,由久病重病陽氣過耗不能斂陰、衛(wèi)外不固所致。治療應采用回陽救逆固表法。

  4、氣陰大傷之脫汗

  臨床見汗出如油,氣喘不休,體溫驟降,四肢厥冷,但欲寐,兩目無神,脈微細欲絕等癥狀。多見于外感溫熱病的后期,患者氣陰大傷,氣不攝津,衛(wèi)陽不固,津液外泄而汗出。

  5、血虛自汗

  婦女產(chǎn)后,或大出血的患者,若見汗出,動則加重,惡風,氣短,懶言,倦怠乏力,脈弱等臨床表現(xiàn),是因產(chǎn)傷血或大出血,氣隨血脫,衛(wèi)陽不固,腠理不實而致自汗。

  6、氣陰兩虛自汗

  患者多久咳不愈,肺氣耗散,肺陰虧損,脈虛數(shù),每于咳甚則氣喘自汗。

  7、氣虛濕郁自汗

  無外邪入侵,素體氣虛,濕邪不化,阻于中焦而見汗出,患者多腹脹、胸悶,食后腹脹加重。由氣虛所致的濕郁所致,當用益氣化濕法治療。

  以上就是“治療自汗的中藥處方 百勞散中藥方劑”的介紹了,僅供大家參考!想要了解更多關(guān)于自汗的偏方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華秘方網(wǎng)

查看評論

標簽:

相關(guān)閱讀:

    無相關(guān)信息

評論:治療自汗的中藥處方 百勞散中藥方劑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dzczk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