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大腿內(nèi)側(cè),骸骨內(nèi)上角至腹股溝中點一直線。
操作:以食、中二指自骸骨內(nèi)上角向腹股溝部作直推,稱推箕門。
次數(shù):100~300次。
主治:小便赤澀不利、尿閉、水瀉等。
臨床應(yīng)用:箕門穴性平和,有較" />
【涌泉】 點狀、線狀相結(jié)合穴位。
位置:蜷足時,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操作(圖240):
①以拇指從涌泉穴向足趾方向直推,稱推涌泉;
②以指端揉,稱揉涌泉。
次數(shù):50~100次。 主治:發(fā)熱、五心煩熱、嘔吐,腹瀉。
臨床應(yīng)用:
①推涌泉能引火歸元,退虛熱,主要用于五心煩熱,煩躁不安等癥,可與揉上馬,運內(nèi)勞宮等穴合用。退實熱,可與推脊,退下六腑,清天河水等穴合用;
②揉涌泉能治吐瀉,左揉止吐,右揉止瀉。
【下肢部常用穴位小結(jié)】
1.百蟲、承山、前承山、解溪、委中、仆參 諸穴均能治驚風抽搐和下肢轉(zhuǎn)筋,亦能治下肢痿痹諸證。
2.箕門、三陰交 兩穴能治尿閉、小便不利等泌尿系統(tǒng)疾病。
3.有個性的穴位 足三里是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主穴。豐隆能化痰濕,止咳平喘。推涌泉屬釜底抽薪之法,不僅能退實熱也能除虛熱。
(查看評論) |
Copyright © 2012 - dzczk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