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關注
三陰交穴 足三里穴 涌泉穴 太溪穴 太沖穴 迎香穴 腎俞穴 血海穴 關元穴 風池穴 中脘穴 陰陵泉穴 肩井穴
人體穴位網(wǎng)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中醫(yī)養(yǎng)生 > 老年養(yǎng)生

盛夏您家老人需養(yǎng)心

時間:2012-08-01 16:50:02   來源:人體穴位網(wǎng)  作者:dzczkj.com.cn

二、多吃含鉀食物養(yǎng)心防疲倦。鉀可以維持心肌的正常功能,缺乏可引起心律失常,心慌等癥狀。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李艷玲說,現(xiàn)代醫(yī)學臨床觀察到,凡是夏天中暑的病人都有低鉀的現(xiàn)象。這就說明,鉀是人體不可缺的微量元素,正常成年人體內約含鉀150克,分布在細胞外和細胞內,以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功能。鉀在食物里含量很豐富,一般不會缺乏。但在出汗較多的夏季,老人因為調節(jié)能力差些可能會出現(xiàn)缺鉀。如果體內缺鉀,往往人會感到倦怠無力,同時會出現(xiàn)代謝紊亂、心率失常和肌肉無力等癥狀。如果要維持正常人體內鉀元素的充足,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含鉀元素的食物的補充。

鉀的需要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正常健康成人每天需要2000毫克就夠了,而6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需要3000毫克,是正常成人的1.5倍。所以,老人在日常飲食上只有增加含鉀高的食物的攝入量,才能保證身體的日常所需。

為什么夏天老人容易出現(xiàn)心慌、胸悶的現(xiàn)象呢?因為夏天老人出汗多,體內的鉀離子隨汗液排除體外,會造成血液里含鉀量減低的低血鉀現(xiàn)象,引起心慌體倦,食欲不振。減少老人夏天心慌胸悶的現(xiàn)象就要多給老人吃些含鉀量高的食物。

最好的補鉀方法是:在日常膳食中多吃些含鉀豐富的食物,如口蘑、白菜、銀耳、黑木耳、全麥粉、大豆、蕓豆、蠶豆、赤小豆、蓮子、辣椒、海帶、豬肝、山藥、萵苣、紫菜、西瓜、香蕉等。此外,牛奶、鯉魚、鱔魚等食物中也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鉀,應經常食用。堅果也含有豐富的鉀,如核桃、芝麻等,老人的牙不好,可以加工成粉末在做菜或煮湯時加入。

炎熱的夏季老人應多喝茶。茶葉中含鉀豐富,多喝茶既可消暑,又可補鉀,可謂一舉兩得。 如果老人有喝咖啡的習慣,就不用愁會缺鉀啦,每100克咖啡粉里含有高達3535毫克的鉀,是所有飲料中含鉀量最高的;咖啡可以消除疲勞,促進血液循環(huán)與心臟功能,并且可以幫助肝臟處理體內廢物經由腎臟排出體外。不過,有心臟病的老人不建議喝咖啡,因為咖啡里的咖啡因有興奮作用,會影響到人的心率、脈搏和血壓,使有心臟病患者的老人發(fā)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增多。

三、常喝熱茶促進心臟血液循環(huán)防中暑。水是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須的物質,在生命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人體不可缺水。老人因津液不足,夏天容易出現(xiàn)口干舌燥,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老人夏天口渴了,熱茶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正常成人每天喝水不少于1200毫升,老年人可適當多喝水,要養(yǎng)成不渴也喝而且喝熱茶的好習慣。

老人不能貪涼,要多喝溫熱的飲品。因為熱的飲品可以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打開毛孔,加快排汗,使體內的熱隨汗及時排出體外。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鐘后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鐘以上。所以當我們喝熱飲時,反而覺得涼快。不少老人熱了和年輕人一樣吃冰激凌,喝冷飲,這樣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太涼的飲品突然進入體內,影響血液循環(huán),您想想,血液是不是哪熱流向哪,我們用熱水洗臉,您看到臉上就很紅潤,那是因為血液流向面部,增加了面部的血液循環(huán),所以看起來面部就美麗。內臟是您看不見的臉,當您喝熱茶時,那血液就會流向體內的臟器,增加了內臟的血液循環(huán),所以,建議老年人不要喝冷飲要喝熱茶。

熱茶的另一個好處是,茶中的咖啡堿、可可堿、茶堿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于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并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余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在炎熱的三伏天老人容易發(fā)生中暑現(xiàn)象,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并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熱茶對強心防中暑極有好處。當然,老年人飲熱茶也要適量,不可過量,要以清淡的紅茶、適量的綠茶為好,一次不可多量,要適量,少量多次才是正確的飲茶方法。
 

共2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查看評論

評論:盛夏您家老人需養(yǎng)心

首頁 | 高級搜索 | 聯(lián)系我們 | 信息反饋 | 網(wǎng)站地圖 | 返回頂部 | RSS訂閱

Copyright © 2012 - dzczk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體穴位網(wǎng) 版權所有